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完成对口援疆工作,是党中央交给江苏的一份全新“考卷”。10年来,江苏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高质量完成了对新疆伊犁的对口支援工作,书写出一份亮眼的援疆“答卷”。
【资料图】
产业援疆厚植发展优势
江苏万里援疆,把现代产业体系“复制”到了伊犁。
2013年12月,张华作为第八批援疆干部从江苏南通来到伊宁县,一干就是10年。这位援疆干部,对伊宁县的纺织产业发展了然于胸,难掩自豪。“南通是国内最大的家纺产业集散地,新疆具有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电力等比较优势,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支持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我们认为,可以将南通纺织产业移植到伊宁县来,在这里创办纺织产业园区。”张华说。
如今,20平方公里的纺织产业园区内,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5000多人在这里实现就业。青年塔西买买提在南通师傅张万友的带领下,已熟练掌握梳棉等工艺。他说:“南通来的师傅教得又快又好,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拿工资,真好。”
这个纺织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形成160万锭纺纱生产规模,吸纳1万余人就业。
近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聚焦“伊犁所需”、发挥“江苏所能”,围绕伊犁州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基础,突出园区和市场两个载体建设,强化合作共赢,不断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近三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和各工作组累计推动招商签约落地项目225个,到位资金172亿元,为伊犁招商引资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富民兴疆增进民生福祉
2022年底,在盐城援疆工作组争取下,投资亿元的创锦龙腾饲料储备加工项目正式投运。先期建成的5个万吨级巨大储料罐,可以满足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数万头牛越冬饲料的储备需求。当年洽谈、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该项目在跑出“盐城加速度”的同时,也惠及了当地群众。
以产业推转型,以技术带增收,是盐城工作组为受援地探索致富新路子的一个缩影。推动苏伊两地高标准农田共建、拨出援疆项目资金引进稻麦种植新技术、打造创业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联合省渔业部门支持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一系列产业技术合作实现了新突破,更多农牧民由此走上致富路。
在助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如期实现小康目标后,盐城援疆人继续发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2月,盐城工作组连同南通工作组、连云港工作组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近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坚持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领域“两个80%”底线,持续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基层教育卫生医疗条件改善等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的项目作为重点。10年来,江苏共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类援疆项目629个,投入援疆资金80.6亿元。
文化润疆广泛凝聚人心
在巩留县蝶湖公园内,一座形似红石榴的小木屋镶嵌其中。作为张家港工作组援疆文化工程之一,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石榴籽书屋”于2020年在蝶湖广场试点建设。目前,巩留县已建成102座“石榴籽书屋”,其中90座可以实现图书“统一采编、统一检索、统一流转、通借通还”,被评为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书屋运行三年来,每月人流量约3000人次。馆内配有听书机、自助查询系统等电子设备,满足不同读者‘视听阅’等需求。”巩留县图书馆馆长王丹丹介绍,“石榴籽书屋”还持续开展汉服、游园、朗诵、文艺表演等文体旅游活动,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
近年来,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持续深化各种形式交往交流交融。高水平援建伊犁州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载体提升工程,支持文化馆、图书馆、融媒体中心等建设。支持编演《解忧公主》《伊犁将军》《林公渠》等反映民族团结的歌舞剧和援疆题材小说、电影作品创作。其中,大型舞台剧《解忧公主》获2022年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自治区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新时代优秀剧目,并得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标签: